连续几天的暴雨给,浙江中福科技生态农业示范产业园的百多亩承包农田造成了稻田积水过深、部分刚移栽的中稻出现浮蔸、心叶被淹、肥料流失;部分低洼地段作物被水冲击,造成旱地土壤过湿、明显积水的现象。
5月21日下午,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副书记、副局长金华东带领各科室骨干,踩着坑坑洼洼泥泞烂路,风尘仆仆来到基地了解灾情和指导稻渔综合种养工作。
在考察当中,金华东副局长特别强调,在打造高效益田园综合体中要结合我市农业的“东南西北中”战略布局,利用好土地等资源,大力推广稻渔 综合种养,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实现水稻稳产、渔业增收、减肥减药、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据悉,目前稻渔种养模式已逐步形成稻--蟹、稻--虾、稻--龟鳖、稻--鱼、稻--蛙等5大类24种典型模式。水产动物的生态效益就是对生态系统实行“再平衡”,通过水产动物的田间活动(松土)等,使土壤团粒结构优化,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增加水稻对养分吸收的能力。
减少农药使用,就是通过合理稀植,改善水稻生长的通风条件,使水稻生长健壮;鱼的活动(清晨)对水稻的碰撞导致露珠掉落,水稻叶片冠层湿度降低,降低稻瘟病的发生;傍晚,鱼的活动对水稻的碰撞干扰了蛾类害虫的交配和产卵;对稻飞虱的去除、纹枯病和杂草的去除率很大的提高。减少化肥的使用;鱼类的活动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和氧气渗入土壤深层,增加水稻对氮的直接吸收,起到了提高肥效的作用。鱼类的残饵、粪便、排泄物中的氮素可进入稻田土壤微生物组分,维持着土壤肥力。
生态防灾;稻渔综合种养的鱼沟、鱼溜、鱼坑等可以集雨蓄水,汛期可通过田埂、田垄、水稻的设阻截流、可以减缓洪水流速,减轻和避免洪水灾害,干旱时可以增加鱼沟供水量,及时补充干旱期稻田水量供应。
经济效益;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一水二用、一田双收”的特点;产出优质米,少用或不用药,产品更加安全、优质,售价比普通商品大米提高几倍。产出生态水产品,较单种水稻而言,属于增收产品,且具有生态、绿色的特性,售价高,可以实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效益。
考察结束后金华东副局长对我们打造美丽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比较满意,还特别要求局各科室相关人员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我们大力支持,希望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精心谋划工作,团结带领干部员工,再谱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产业园事业的新篇章。
(吕建明)
编辑:高燕